发布于:2019-04-19 已被阅读:67次 【书评园地】 : 文学艺术
熟悉的陌生人:世界文学中的林语堂
作者: 佚名

林语堂1916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,一个洋派十足的青年,能说一流英语,浸染西方知识。毕业后,林语堂上北京任清华大学英语教员。清华当时还是赴美留学生的预科学校,由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而兴建,亦逐渐成为提倡西学的中心。1916年至1919年清华任教期间,林语堂经历了一次“文化反差”,反省自己的西学背景,探寻自己作为中国学人的文化根源。

顾彬表示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便读过林语堂的著作,对他来说,林语堂是一个既保守又开放的人,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自己,林语堂的书非常深刻;即便当时阅读的是从英文转译的德文版本,顾彬依然能感受到文字的优美。而钱教授则在较晚的上世纪80年代,第一次接触林语堂,这位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人很快吸引了自己的注意,随着研究的深入,他发现林语堂的思想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广阔。

被顾彬誉为中文世界研究林语堂第一人的钱锁桥,在他看来,林语堂是21世纪非常需要的思想家,例如他的论述中对于女性的看法,放在今天来说也不会过时,“林语堂虽然说过女人的事业是婚姻,但其实在他的一生中,他非常支持女性要接受教育,接受先进思想,与时俱进。”林语堂也和许多现代作家不同,他出身于基督徒家庭,太太廖翠凤家境优渥,受过良好教育,林语堂家庭生活和谐美满,一辈子没什么桃色花边故事,他曾去信赛珍珠表示自己不会写女性话题:“写女人这章有问题,因为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头就大。我仔细斟酌过宇宙间大部分问题,都能理通顺,唯独一讲女人,往往就自相矛盾。”

林语堂的英文好人尽皆知,但是英语好并不是他最主要的特征。在中国现代作家中,林语堂作为中英文双语作家,而且处女作也是英文作品(发表于圣约翰大学学生刊物《回声》上的一篇小说),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了。林语堂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引进西方文化的“幽默”概念。“幽默”这一现代汉语新词,正是由林语堂敲定,现在已成为现代汉语常用词。“幽默”是西方文化主要特征之一,林语堂选定“幽默”进行跨文化翻译,当然有赖于其对西方文化深厚的功底与敏锐的洞察力。林语堂此举旨在使传统文化摆脱宋明理学的教条与束缚,让中国文学与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。提倡生动活泼、平易近人的文体,旨在引入新的世界观。

事实上,很多优秀的德语作家并不是德国人,例如卡夫卡,但他的作品依然被列为德国文学。对于双语写作的林语堂来说,他的英文著作也算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吗?钱认为,这是围绕“民族国家”的概念而产生的论断,中国的现代性就是与西方文化碰撞,抗争和融合的过程,用狭隘的”民族国家”的概念去评判,会屏蔽掉很多优秀的作品,对于文学作品,需要更加开放的标准来归纳,而世界性文学也需要更多元的评价。




分享到:
摘自: